沣东新城第七学校走廊文化设计:金石艺术笔下的秦岭文化长卷
当教育空间遇见地域文化,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?沣东新城第七学校的走廊给出了答案 —— 这条以秦岭文化为灵魂的特色走廊,由西安金石校园文化公司倾注专业与创意,历经数天精心打磨而成。蓝色主调铺展的画卷里,秦岭四宝、72 峪、秦岭自然资源与学生作品交相辉映,成为校园里流动的文化课堂。
让秦岭文化走进校园肌理
本次设计以 “让空间会说话” 为设计理念,深度挖掘秦岭文化的教育价值。在接到设计委托后,团队多次实地调研秦岭生态与人文特质,最终确定以 “沉浸式自然课堂” 为核心定位:用蓝色模拟秦岭山脉间的天空与溪流,搭配原木色还原山林质感,让每一块墙面都成为连接课本知识与真实自然的桥梁。
从方案构思到落地执行,金石团队仅用数日便完成了从平面设计到立体呈现的全流程打磨。设计师们特意采用环保 UV 喷绘技术还原秦岭动植物的细节,搭配可更换的磁吸式展示框,既保证了视觉的生动性,又为后续内容更新预留了空间 —— 这份专业与贴心,让文化走廊兼具艺术性与实用性。
蓝色长卷里的秦岭密码
秦岭四宝:灵动跃然墙上
走廊入口处,秦岭四宝以超写实风格定格成视觉焦点:棕白色大熊猫的绒毛纹理在蓝色背景下格外柔和,羚牛的金色鬃毛仿佛能随风飘动,川金丝猴的蓝面朝天鼻带着俏皮神态,朱鹮的绯红羽冠似晚霞落于墙面。金石团队通过分层手绘与光影叠加技术,让这些珍稀动物如同从秦岭密林里 “走” 了出来,学生路过时总会忍不住驻足观察。
72 峪:藏在细节里的地理课
转过四宝展区,一幅“秦岭 72 峪地图” 惊艳亮相。金石设计师用深浅不一的蓝色标注峪口溪流走向,在沣峪、清峪等重点峪口,通过图文向学生们展示着峪口岩石标本, 比如子午峪的古栈道遗迹、太乙峪的道教文化,让地理知识变得可触可感。
自然资源:立体呈现的生态百科
在自然资源板块,蓝色亚克力展板与实物标本形成奇妙对话:透明罩内的秦岭冷杉松果与墙面的植被分布图相互呼应,矿石标本的金属光泽与背景里的地质剖面图形成对比。金石团队特意设计了 “水循环互动装置”,学生转动手柄就能看到蓝色水流在亚克力板上模拟秦岭作为 “中央水塔” 的径流过程,抽象的地理概念瞬间变得直观。
学生作品:让文化传承有了新载体
最吸引人的莫过于学生作品展区,孩子们以秦岭主题创作的水彩画《朱鹮的新家》、剪纸《羚牛一家》、手捏泥塑《72 峪微缩景观》…… 这些充满童真的作品与专业设计的秦岭元素相映成趣,既展现了教育成果,更让文化传承有了鲜活的少年视角。
一场双向奔赴的文化浸润
这条走廊的独特之处,在于它超越了传统装饰的范畴。金石团队在设计时特意将课本知识点融入展示:语文课本里的《朱鹮》课文节选被印在朱鹮展区旁,生物课的 “生态链” 概念通过四宝与栖息地的关系图具象化,地理课的 “分水岭” 知识则藏在水资源互动装置里。
如今,这里已成为学校的 “第二课堂”:生物老师带着学生观察四宝形态特征,语文老师组织 “峪口故事” 写作比赛,美术课的写生课堂直接搬到了走廊 —— 西安金石环境艺术工程有限公司用设计证明:好的校园空间,能让教育自然发生。
当夕阳透过走廊窗户,蓝色墙面与秦岭元素在光影中交织,仿佛能听见山林的风、溪流的声。这条由金石艺术精心雕琢的文化走廊,不仅是沣东新城第七学校的颜值担当,更成为滋养学生家国情怀与生态意识的沃土 —— 毕竟,没有什么比让孩子从小读懂脚下的土地,更有意义的教育了。
- 上一篇:潼关中学新LOGO亮相:以“实”为魂,镌刻七十余载育人初心
- 下一篇:没有了!